央視網消息:大家去醫院看病、開藥,一般醫生和患者都會優先選擇被列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因為只有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才可以走醫保報銷。所以哪些藥品在目錄里,哪些藥品不是目錄里的,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對醫院、藥企都至關重要。前不久,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公布了最新版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常規準入部分的藥品名單,相比于舊名單,一些藥品被列入,一些藥品被調出。那么,這次的藥品目錄大名單是如何調整的,又會給用藥帶來什么變化呢?
此次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是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之后首次全面調整藥品目錄。調整后,常規準入部分的藥品共2643個,包括西藥1322個,中成藥1321個。
我國在1998年建立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2000年,第一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公布,今年的這次調整,是針對目錄的第四次全面調整。與以往“進多出少”的調整不同,此次調整,調出的力度明顯加大,調出150個品種。
把醫保目錄中的藥品調出,這樣的調整是基于什么樣的原則?都有什么樣的藥品被調出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醫保目錄調整調出的藥品中,包括了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中的藥品。重點監控藥品目錄中,多是一些輔助性治療的藥品。
這些藥品,因適應癥寬泛,被多個科室使用,雖然用量巨大,但臨床療效并不明顯。這樣的藥品占用了大量的醫保資金。
大量醫保資金被用于支付一些臨床治療價值較低的藥品,這樣的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亟待解決的痛點。此次目錄調整,就看準了這個痛點。
通過調出和調入藥品,醫保目錄中的藥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樣就調整了醫保資金的使用結構。有進有出,優化結構。
花在不必要的藥品上的錢少了,就會有更多的錢可以花在真正療效確切的藥品上。此次調整,新增藥品覆蓋了要優先考慮的國家基本藥物、癌癥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藥品和兒童用藥,其中通過常規準入新增重大疾病治療用藥5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藥36個,兒童用藥38個。
一方面增加劑型使得治療效果更好,同時,還有一些創新新藥被納入到此次醫保目錄的常規準入目錄中。
新劑型、新產品通過新增進入醫保藥品目錄,更好地滿足臨床合理用藥的需求。這次藥品目錄調整常規準入部分共新增了148個品種,其中西藥47個,中成藥101個。
無論是調入還是調出,這樣的調整是基于什么原則呢?
一個藥品的調入或調出,不僅會給患者和臨床帶來影響,同時,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銷售情況。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是如何進行的?程序又是否公平公正呢?
這是針對醫保目錄調整的一次專家評審現場,幾位專家激烈爭執。而這只是其中的一道程序。
調出一個藥品如此,而要調入的藥品,就更是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了。
不論是調出還是調入,都經歷了四輪的工作。
2019年5月,全國5000名不同醫學專業背景的醫學專家,進行醫保用藥摸底調查;2019年6月、7月,全國范圍400名臨床醫學、藥學、藥物經濟學和醫保管理等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專家評審;2019年7月,全國24個省份的3000多名醫學專家進行遴選投票;2019年8月,最終確定常規準入目錄的藥品名單和擬談判藥品名單。
專家們的激烈討論并不是憑空而來,這些判斷都有數據和統計為依據,參加了評審過程的姜玲對此感受深刻。
這是7月14日的遴選投票現場,全國24個省市的3000多名臨床醫學專家,同時對擬進入目錄的藥品進行遴選投票。
常規準入目錄塵埃落定,而有一些臨床價值高但價格相對較貴的獨家產品,則進入了擬談判藥品目錄,包括128個擬談判藥品,治療領域主要涉及癌癥、罕見病等重大疾病,丙肝、乙肝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等。許多產品都是近幾年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新藥,也包括國內重大創新藥品。下一步將在確認企業的談判意向后,按相關程序組織開展談判,將談判成功的納入目錄。